我的脉法框架(2)——明堂内景脉

发布日期:2024-07-22 04:22    点击次数:69

所谓明堂,明堂流注是也。

所谓内景,升降任督是也。

如果说我的脉法框架(1)四方五行脉是讲医家的疾病表里传变的规律,那本文则是以道家的视角讨论人生理的状态。

这一篇会牵扯到一系列比较精细的手感,需要有一定的内炼基础才能用,当然绝顶天赋佬或者摸过一千个以上脉的人可以直接省过修炼的步骤。 

图片

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讲升降任督的脉法,这个法子在我的脉法框架(1)四方五行脉已经提过,也就是左手摸督脉,右手摸任脉。

上图为白云观刻图《内经图》,其中这幅图的右侧坎水逆流而上的通天之路,代表人体督脉脊椎,主要对应的就是左手的脉。

人体脊椎共二十四节,对应二十四节气。而人体背部又有膀胱经两侧的两排背腧穴,对应一身脏腑在后背的气穴。

《玄隐遗密》里,论述了有关督脉与督络的内容。督络之穴,约等于后世的华佗夹脊穴。

督脈者,起於少腹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之端也,其絡循陰器合篡間繞篡後,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之中央,此生病從少腹上沖心,而痛不得前≠≠>後,為沖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遺溺嗌幹。督脈為病,脊強反折。

督之絡者,起於骶閭之角而終於椎上,自中傍開半目。左右各一十有八穴,主陽神志久疾。其穴在脊節,名曰百勞刺。

故督之絡於脊椎隙間者,氣閫骨也。其自骶閭而始,直行而上者,終於椎上合風府。其合臟腑,其主神志氣力,為骨輿陽道之督導矣。故絡其俞十有八穴,骶閭至脊中六穴,名曰六合,脅脘諸氣,脊以上十一穴,名曰十一關,主髒諸氣痛也。

图片

​以桡骨茎突定出胸腔的位置来之后,就可以摸每一节脊椎的详细位置,来断督脉上气机流动的状态。而每一节脊柱都有自己的气化状态,大概就是下图这个规律。

图片

​冬至(尾闾)    第5腰椎 关元腧 关元小寒(腰阳关)   第4腰椎 大肠腧大寒(下极俞) 第3腰椎 气海腧 气海立春(命门)    第2腰椎 肾腧 志室 神阙雨水(悬枢)    第1腰椎 三焦腧 肓门惊蛰(接脊)    第12胸椎 胃腧 胃仓春分(脊中)    第11胸椎 脾腧 意舍清明(中枢)    第10胸椎 胆腧 阳纲谷雨(筋缩)    第9胸椎 肝腧 魂门立夏(八椎下) 第8胸椎 小满(至阳)    第7胸椎 膈腧 膈关 膻中芒种(灵台)    第6胸椎 督腧 譩嘻 玉堂夏至(神道)    第5胸椎 心腧 神堂 紫宫小暑(巨阙)    第4胸椎 厥腧 膏肓大暑(身柱)    第3胸椎 肺腧 魄户 华盖立秋(无名)    第2胸椎 风门 附分 璇玑处暑(陶道)    第1胸椎 大杼 天突白露(大椎)    第7颈椎秋分(颈百劳) 第6颈椎寒露(崇骨)    第5颈椎霜降(下天柱)     第4颈椎立冬(天柱)    第3颈椎小雪(哑门)    第2颈椎大雪(风府)    第1颈椎

图片

​以上24节脊椎以及骶骨都可以在左手的脉上摸到,相对于寸关尺分三部的法子,这个法子在精细度上提高八倍。精细度的提高,如果没有对应的理论去对应它的内涵的话,毫无意义,炫技而已。纯炫技的话可以分成365分对应周天度数,照样有人能摸得出来、分得开,但是这样有可能脱离了临床的需要。一切精细的脉诊应用要说明白道理,讲清楚理论,然后去用才可以彰显出它的价值。这个法子他真正有用的地方在于你可以通过这种脉法去断每一节脊椎的位置,然后根据他周围连属的肌肉判断出大概是哪一条肌肉出现了问题,或者是你通过断哪一节脊椎出现了明显的脱位、偏移、卡压去找对应的脊神经所支配的一系列功能去进行治疗。也就是说这个脉法它不单单是用来治疗内科的,它是一套完全和手法、外科、针灸合在一起的诊断方法,因为他检查的是真正的人体,是承载气化的实体,相对于方药复杂的四气五味来说,手法和针灸可以更直观的可以进行治疗。当然也不是说用四气五味的方药不可以调,只不过是你在这个阶段要对药物和人体作用的这个过程和结果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才可以真正地理解,所谓“承载气化的实体”是什么意思。这套脉法用之于手法是经过大量临床实践的,我周围有很多精于针灸和手法的师弟师妹他们用这个东西去诊查具体的脊椎错位是十分准确的,是没有失误的。我们在病人身上反复的验证过这套以左手脉脉脊摸脊椎骨骼状态的脉法,无论是脊柱的侧弯畸形,脊椎的偏移,椎间盘的膨出,脊柱的骨折,外伤导致的脊椎错位,都可以很清楚地检查得到,而且伤的越重,坏的越厉害,脉上变化的越明显。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验证这套脉法,按照这套脉法去看一下自己脉上哪里有问题,然后在有问题的地方扎一下,不一定会好,但是下针之后,有问题的地方,他肯定会有变化。如果害怕扎针,刮痧或者是直接敲一下也可以,都会有变化的,而且变化最明显的肯定是定位出来的最有问题的那个点。如果查不出来、做不出来,这说明这些理论它是有问题的,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去发现真正行之有效、有益于临床的脉学理论。我当初给我师弟验证腰椎对应的脉位的方法就是让他弯下腰,把腰附近的肌肉绷紧,然后摸自己的六脉哪一部绷紧了。​(只有瘦人好用,人太胖就不明显了)我们的实践、我们的经历肯定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有些东西是从秘传里面得到的,我们用起来也会发现它有很明显的问题,临床应用的时候需要校正,所以我也希望大家不要把我讲的我的脉法框架,当做你的脉法框架去直接用,你可以把它当做各家学说的一种,去拼凑和作为启发,找到适合自己的脉法框架,然后以此搭建自己的整个脉、药、症、治的诊疗体系。下面就是详细的聊一聊每一节脊椎,它出现了问题会造成的病症和他本身的生理气化的状态。下面主要引用的书籍是《针灸大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黄庭经》《玄隐遗密》,下文中就不再注明了。​冬至(尾闾) 第5腰椎(骶骨)​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蚯蚓结。六阴寒极之时,蚯蚓交相结而如绳也。 麋角解。说见鹿角解下。 水泉动。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今一阳初生故云耳。冬至:初候,蚯蚓结;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结。 二候,麋角解;阴兽也。得阳气而解。​三候,水泉动,天一之阳生也。

图片

​第5腰椎和骶骨附近,乃至于会阴这一段,是督脉的起始部分,子宫,膀胱,小肠和生殖器都在这一块,是阳气的初生之地,阴极转阳之所。从脉法上讲,以左为督脉,右为任脉。则尾闾骶骨位于左尺之下,小腹关元位于右尺之下。他所对应的症状,在我个人实践中,以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痛经,腰酸,第5腰椎的侧旋比较常见。我一直觉得讲症状和病名没啥意思。症状和病症都是产生在生理上的,只要了解生理和它变异所形成的病理,把这种病理的变化还原到脉上,就可以很清楚地摸出人体真正产生的变化。系统的把生理还原到脉上,而不是学无数个病、脉、症的定位点,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子。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脉位和脉形,它只有在病理的情况下才会显现出来。最典型的,如果切了胆囊会在脉管关部偏上内侧出现一个形似胆囊的凹坑。而胆囊炎对应的位置则会庞大有力或者是出现炎性水肿的时候,会出现一个热相的同时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晰。脉学能诊查出来的症状,和穴位的证治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可以以穴位的主治,来对应相应脉点出现问题之后造成的症状。​关元俞:主风劳腰痛,泄痢,虚胀,小便难,妇人瘕聚诸疾。小肠俞:主膀胱、三焦津液少,大、小肠寒热,小便赤不利,淋沥遗溺,小腹胀满,疞痛,泄利脓血。五色赤痢下重,肿痛。脚肿。五痔,头痛,虚乏消渴,口干不可忍,妇人带下。膀胱俞:主风劳脊急强。小便赤黄,遗溺,阴生疮。少气,胫寒拘急,不得屈伸,腹满,大便难,泄利腹痛,脚膝无力,女子瘕聚。中膂俞(一名脊内俞):《明堂》云:腰痛夹脊里痛,上下按之应者,从项至此穴痛,皆宜灸。主肾虚消渴,腰脊强不得俯仰,肠冷赤白痢,疝痛,汗不出,腹胀胁痛。白环俞:主手足不仁,腰脊痛,疝痛,大小便不利,腰髋疼,脚膝不遂,温疟,腰脊冷痛,不得久卧,劳损虚风,腰背不便,筋挛臂缩,虚热闭塞。上髎:主大小便不利,呕逆,膝冷痛,鼻衄,寒热疟,阴挺出,妇人白沥,绝嗣。大理赵卿患偏风,不能起跪,甄权针上髎、环跳、阳陵泉、巨虚下廉,即能起跪。八髎总治腰痛。次髎:主小便赤淋,腰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痛不可忍,腰以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心下坚胀,疝气下坠,足清气痛,肠鸣注泻,偏风,妇人赤白带下。中髎:主大小便不利,腹胀下利,五劳七伤六极,大便难,小便淋沥,飧泄,妇人绝子带下,月事不调。下髎:主大小便不利,肠鸣注泻,寒湿内伤,大便下血,腰不得转,痛引卵。女子下苍汁不禁,中痛引小腹急痛。会阳(一名利机): 主腹寒,热气冷气,泄泻,肠癖下血,阳气虚乏,阴汗湿,久痔。除此之外八髎穴有有骶血管和神经后支通过,可以通过观察他们供血的部位和支配的肌肉组织,寻找相应的症状。小寒(腰阳关) 第4腰椎 大肠腧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鴈北乡。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鴈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 鹊始巢。喜鹊也,鹊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 雉雊。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小寒:初候,雁北乡;一岁之气,雁凡四候。如十二月雁北乡者,乃大雁,雁之父母也。正月侯雁北者,乃小雁,雁之子也。盖先行者其大,随后者其小也。此说出晋干宝,宋人述之以为的论。二候,鹊始巢;鹊知气至,故为来岁之巢。三候,雉雊(亦作雉始雊);雊,句姤二音,雉鸣也。雉火畜,感于阳而后有声。日行黄道,年年无差。《玄隐遗密》谓“天道恒常”。而因为五运六气和地势的高下远近,以及各种各样的大气活动,各地每年的物候早晚都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七十二候描述的是黄河流域,正常情况下每个节气上中下三候(各5日),会出现的物候现象。如果物候出现的过早或过晚,则说明今年的运气的太过不及比较明显。比较容易患病,可以早做预防。在如今这个五运六气算法失传,运气预测大幅失准的时代,观测物候往往比手上掐诀算一算来的要准的多。《玄隐遗密》谓“大肠荣腰脊”,之前也见到过一例,大肠切了一部分之后,肠系膜粘连,腰疼的很厉害的患者。临床上大肠腧也常用作治疗腰疼。此处为督阳与大肠交会之所,此脉位出现问题,往往见腰疼和大肠系列的症状。大肠俞:主脊强不得俯仰,腰痛,腹中气胀,绕脐切痛,多食身瘦,肠鸣,大小便不利,洞泄食不化,小腹绞痛。东垣云:中燥治在大肠俞。腰阳关:主膝外不可屈伸,风痹不仁,筋挛不行。​大寒 下极俞 第3腰椎 气海腧 气海大寒,十二月中。鸡乳。育也,马氏曰:鸡木畜,丽于阳而有形,故乳在立春节也。 征鸟厉疾。征,伐也;杀伐之鸟,乃鹰隼之属;至此而猛厉迅疾也。水泽腹坚。陈氏曰: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则彻,上下皆凝。故云腹坚。腹,犹内也。大寒:初候,鸡乳(亦作鸡始乳);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 二候,征鸟厉疾;征鸟,鹰隼之属,杀气盛极,故猛厉迅疾而善于击也。 三候,水泽腹坚。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下极俞:肾炎,遗尿,腰肌劳损,腹痛,腹泻。气海俞:主腰痛痔漏。以上三节自冬至一阳而生,经历三个节气,天地之间尚还寒冷,而阳气初始萌发,最容易遭受侵袭,要注重保养此部的阳气。所对应的胞宫、小肠、膋、外肾一系列的器官皆为人身重要之处。也是修炼丹道,正走周天的生火起炉之地。故丹经之中,多小腹氤氲温热,玄关气海,命门阴跷诸语。​立春 命门 第2腰椎 肾腧 志室 神阙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 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立春: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 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三候,鱼陟负冰。 陟,言积,升也,高也。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命门(一名属累):主头痛如破,身热如火,汗不出,寒热痎疟,腰脊相引痛,骨蒸五脏热,小儿发痫,张口摇头,身反折角弓。肾俞:十四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前与脐平,正坐取之。《素问》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主虚劳羸瘦,耳聋肾虚,水脏久冷,心腹满胀急,两胁满引小腹急痛,胀热,小便淋,目视䀮䀮,少气,溺血,小便浊,出精梦泄,肾中风,踞坐而腰痛,消渴,五劳七伤,虚惫,脚膝拘急,腰寒如冰,头重身热,振栗,食多羸瘦,面黄黑,肠鸣,膝中四肢淫泺,洞泄食不化,身肿如水,女人积冷气成劳,乘经交接羸瘦,寒热往来。志室: 主阴肿,阴痛,背痛,腰脊强直,俯仰不得,饮食不消,腹强直,梦遗失精,淋沥,吐逆,两胁急痛,霍乱。肾部之宫玄阙圆,中有童子冥上玄。主诸六腑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苍锦云衣舞龙幡,上致明霞日月烟。百病千灾急当存,两部水王对生门,使人长生升九天。此处对应人体肾脏的解剖位置,也是转动河车之所,在太素脉秘诀里面的口诀是“关左按肝厥阴病,应在两眼受传症。后胆少阳两肾中”具体内容在这些年我遇到的脉学秘传之中。​雨水(悬枢)第1腰椎 三焦腧 肓门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獭祭鱼。獭,一名水狗,贼鱼者也。祭鱼,取鱼以祭天也。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徐氏曰: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 候鴈北。鴈,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阳气既达,候鴈自彭蠡而北矣。 草木萌动。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雨水:初候,獭祭鱼。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三候,草木萌动。是为可耕之候。悬枢:主腰脊强不得屈伸,积气上下行,水谷不化,下利,腹中留积。三焦俞:主脏腑积聚,胀满羸瘦,不能饮食,伤寒头痛,饮食吐逆,肩背急,腰脊强不得俯仰,水谷不化,泄注下利,腹胀肠鸣,目眩头痛。肓门:主心下痛,大便坚,妇人乳疾。有的脉法以右手尺脉摸三焦,他这里的三焦可能包括大网膜,肠系膜这一类偏于下部的网膜的组织。所以这个时候三焦的气化,它就秉心经的火气会影响到消化。出现“水谷不化,泄注下利,腹胀肠鸣,饮食吐逆,水谷不化,下利,腹中留积”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流派他非常强调三焦的实体解剖的这个概念。比较好玩的就是王清任老爷子,他使用了道家的气府概念去平替这里的三焦,然后就说三焦无其物。三焦这个概念,其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很多释义。可以是部位三焦,也可以是人体的各种网膜,也可能是人体局部某一块的网膜,也可以是那个气化的虚空。现在大家都学姚氏,接受姚氏的三焦概念。姚氏的是历史上对于三焦这个东西理的比较清的医派,他们还有相关的论文可以找一下阅读。但有的时候三焦会有特指的情况,需要注意不同时期三焦的内涵。​惊蛰(接脊)第12胸椎 胃腧 胃仓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桃始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若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惊蛰: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黄鹂也。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胃俞:主霍乱,胃寒,腹胀而鸣,翻胃呕吐,不嗜食,多食羸瘦,目不明,腹痛,胸胁支满,脊痛筋挛,小儿羸瘦,不生肌肤。东垣曰:中湿者,治在胃俞。胃仓:主腹满虚胀,水肿,食饮不下,恶寒,背脊痛不得俯仰。​春分(脊中)第11胸椎 脾腧 意舍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夏、冬不言分者,盖天地闲二气而已。方氏曰:阳生于子,终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为阳中,而仲月之节为春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云。 元鸟至。元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 雷乃发声。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 始电。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易》曰:雷电合而章。《公羊传》曰:电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阳阴电,非也。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 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脊中(一名神宗,一名脊俞):主风痫癫邪,黄疸,腹满,不嗜食,五痔便血,温病,积聚,下利,小儿脱肛。脾俞:主腹胀,引胸背痛,多食身瘦,痃癖积聚,胁下满,泄利,痰疟寒热,水肿气胀引脊痛,黄疸,善欠,不嗜食。意舍:主腹满虚胀,大便滑泄,小便赤黄,背痛,恶风寒,食饮不下,呕吐消渴,身热目黄。脾部之宫属戊己,中有明童黄裳里。消谷散气摄牙齿,是为太仓两明童。坐在金台城九重,方圆一寸命门中。主调百谷五味香,辟却虚羸无病伤。外应尺宅气色芳,光华所生以表明。黄锦玉衣带虎章,注念三老子轻翔,长生高仙远死殃。道家比较强调脏腑和外窍的联系,这个在太素脉秘诀里面也讲的比较多。这种联系往往不是大家认为的藏象的归类,而是基于经络的解剖联署。黄家医圈有相应的脉法可以学习。​​清明(中枢)第10胸椎 胆腧 阳纲清明,三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桐始华。桐,木名。有三种:华而不实者曰白桐,《尔雅》所谓荣桐木是也;皮青而结实者曰梧桐,一曰青桐,《淮南子》曰梧桐断角是也;生于山冈、子大而有油者曰油桐,毛诗所谓梧桐不生山冈者是也。今始华者,乃白桐耳。按《埤雅》:桐木知日月、闰年,每一枝生十二叶,闰则十三叶,与天地合气者也。今造琴瑟者,以花桐木,是知桐为白桐也。 田鼠化为鴽。按《尔雅》注曰: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谓之田鼠。《本草》《素问》曰:鴽,鹑也,似鸽而小。《尔雅 释鸟》:鴽,鴾母。郭注:{酓鸟}也,青州人呼为鴾母。鲍氏曰:鼠,阴类;鴽,阳类;阳气盛故化为鴽,盖阴为阳所化也。 虹始见。虹,虹蜺也,诗所谓螮蝀,俗读去声也。注疏曰:是阴阳交会之气,故先儒以为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焉,今以水噀日,自剑视之则晕为虹。朱子曰:日与雨交,倏然成质,阴阳不当交而交者,天地淫气也。虹为雄,色赤白,蜺为雌,色青白,然二字皆从虫。《说文》曰:似螮蝀状。诸书又云:尝见虹入溪饮水,其首如驴。恐天地闲亦有此种物也,但虹气似之借名也。清明: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鴽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 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胆俞:主头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肿胀,口苦舌干,咽痛干呕吐,骨蒸劳热食不下,目黄。按《资生经》所载,崔知悌平取四花穴,上二穴是膈俞,下二穴是胆俞,四穴主血,故取此以治劳瘵。后世误以四花为斜取,非也。阳纲:主肠鸣腹痛,饮食不下,小便赤涩,腹胀身热,大便不节,泄痢赤黄,不嗜食,怠惰。胆部之宫六腑精,中有童子曜威明。雷电八振扬玉旌,龙旗横天掷火铃。主诸气力摄虎兵,外应眼童鼻柱间。脑发相扶亦俱鲜,九色锦衣绿华裙。佩金带玉龙虎文,能存威明乘庆云,役使万神朝三元。胆腑是一个比较被忽视,但是在上古经络体系里面非常重要的脏腑。《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原方的方解下面对于胆腑的论述比较精要,可以参考。 蒿芩清胆汤 和解胆经法 俞氏经验方    青蒿脑(钱半至二钱) 淡竹茹(三钱) 仙半夏(钱半) 赤茯苓(三钱)    青子芩(钱半至三钱) 生枳壳(钱半) 陈广皮(钱半) 碧玉散(包,三钱)    【秀按】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湿遏热郁,则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故以蒿、芩、竹茹为君,以清泄胆火;胆火炽,必犯胃而液郁为痰,故臣以枳壳、二陈,和胃化痰;然必下焦之气机通畅,斯胆中之相火清和,故又佐以碧玉,引相火下泄,使以赤苓,俾湿热下出,均从膀胱而去。此为和解胆经之良方。凡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投无不效。​谷雨(筋缩) 第9胸椎 肝腧 魂门谷雨,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故《说文》云雨本去声,今风雨之雨在上声,雨下之雨在去声也。 萍始生。萍,水草也,与水相平,故曰萍。漂流随风,故又曰漂。《历解》曰:萍阳物,静以承阳也。 鸣鸠拂其羽。鸠,即鹰所化者,布谷也。拂,过击也;《本草》云:拂羽飞而翼拍其身,气使然也。盖当三月之时,趋农急矣,鸠乃追逐而鸣,鼓羽直刺上飞,故俗称布谷。 戴胜降于桑。戴胜一名戴鵀,《尔雅注》曰:头上有胜毛。此时恒在于桑,盖蚕将生之候矣。言降者,重之若天而下,亦气使之然也。谷雨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 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筋缩:主癫疾狂走,脊急强,目转反戴,上视,目瞪,痫病多言,心痛。肝俞:主多怒,黄疸,鼻酸,热病后目暗泪出,目眩,气短咳血,目上视,咳逆,口干,寒疝,筋寒,热痉,筋急相引,转筋入腹将死。《千金》云:咳引两胁急痛不得息,转侧难,撅肋下与脊相引而反折,目戴上,目眩循眉头,惊狂,鼽衄,起则目佴佴,生白翳,咳引胸中痛,寒疝小腹痛,唾血短气,热病瘥后,食五辛目暗,肝中风,踞坐不得低头,绕两目连额上色微青。积聚痞痛。魂门:主尸厥走疰,胸背连心痛,食饮不下,腹中雷鸣,大便不节,小便赤黄。肝部之中翠重里,下有青童神公子。主诸关镜聪明始,青锦披裳佩玉铃。和制魂魄津液平,外应眼目日月精。百疴所钟存无英,同用七日自充盈。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上面六节脊椎,对应的是春天的6个节气,阳气从命门开始,一路上行,有春气萌发之相。​立夏(八椎下) 第8胸椎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蝼蝈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礼记》郑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陶隐居以辨其谬,谓菝葜自有本条,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条,先儒当时如不检书而谩言者,可笑。立夏:初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 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 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小满 至阳 第7胸椎 膈腧 膈关 膻中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苦菜秀。《埤雅》以荼为苦菜,《毛诗》曰:谁谓荼苦【荼即茶也,故韵今茶注本作荼】。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尔雅》曰:不荣而实,谓之秀,荣而不实,谓之英。此苦菜宜言英也。蔡邕《月令》以谓苦荬菜,非。 靡草死。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谓之靡草,则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 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小满: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葶苈之属。 三候,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时麦熟,故曰麦秋。至阳:主腰脊痛,胃中寒气,不能食,胸胁支满,身羸瘦,背中气上下行,腹中鸣,寒热解㑊,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气难言,卒疰忤,攻心胸。膈俞:七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难经》曰:血会膈俞。疏曰:血病治此。盖上则心俞,心生血,下则肝俞,肝藏血,故膈俞为血会。又足太阳多血,血乃水之象也。《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素问》刺中膈,皆为伤中,其病难愈,不过一岁必死。主心痛,周痹,吐食,翻胃,骨蒸,四肢怠惰,嗜卧,痃癖,咳逆,呕吐,膈胃寒痰,食饮不下,热病汗不出,身重常温。不能食,食则心痛,身痛肿胀,胁腹满,自汗盗汗。膈关:主背痛恶寒,脊强俯仰难,食饮不下,呕哕多涎唾,胸中噎闷,大便不节,小便黄。​芒种 灵台 第6胸椎 督腧 譩嘻 玉堂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螳螂生。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 鵙始鸣。鵙,百劳也,《本草》作博劳;朱子《孟》注曰:博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称浊温。故《埤雅》禽经注云:伯劳不能翱翔,直飞而已。《毛诗》曰:七月鸣鵙。盖周七月夏五月也。 反舌无声。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虾蟆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后,形亦藏矣。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芒种: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说文名拒斧。 二候,鵙始鸣;鵙,屠畜切,伯劳也。 三候,反舌无声。百舌,鸟也。灵台:禁针。督俞:主寒热心痛,腹痛,雷鸣气逆。譩嘻:肩膊内廉,夹六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正坐取之。以手重按,病人言: “譩嘻”,譩嘻应手。主大风汗不出,劳损不得卧,温疟寒疟,背闷气满,腹胀气眩,胸中痛引腰背,腋拘胁痛,目眩,目痛,鼻衄,喘逆,臂膊内廉痛,不得俯仰,小儿食时头痛,五心热。​夏至 神道 第5胸椎 心腧 神堂 紫宫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鹿角解。鹿,形小山兽也,属阳,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麋,形大泽兽也,属阴,角支向后与水牛一同。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角解矣,是夏至阳之极,冬至阴之极也。 蜩始鸣。蜩,蝉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脱壳而成,雄者能鸣,雌者无声,今俗称知了是也。按蝉乃总名,鸣于夏者曰蜩,即《庄子》云'蟪蛄不知春秋者’是也。盖蟪蛄夏蝉,故不知春秋。鸣于秋者曰寒蜩,即楚辞所谓寒螀也。故《风土记》曰:蟪蛄鸣朝,寒螀鸣夕。今秋初夕阳之际,小而绿色声急疾者俗称都了是也。故《埤雅》各释其义,然此物生于盛阳,感阴而鸣。 半夏生。半夏,药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夏至: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 二候,蜩始鸣,蜩,音蜩,蝉也。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神道:主伤寒发热,头痛,进退往来,痎疟,恍惚,悲愁健忘,惊悸。失欠、牙车蹉,张口不合。小儿风瘑,瘛瘲,可灸七壮。心腧:主偏风半身不遂,心气乱恍惚,心中风,偃卧不得倾侧,汗出唇赤,狂走发痫,语悲泣,心胸闷乱,咳吐血,黄疸,鼻衄,目瞤目昏,呕吐不下食,健忘,小儿心气不足,数岁不语。神堂: 主腰背脊强急不可俯仰,洒淅寒热,胸满气逆上攻,时噎。心部之宫莲含华,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适寒热荣卫和,丹锦飞裳披玉罗。金铃朱带坐婆娑,调血理命身不枯,外应口舌吐玉华。临绝呼之亦登苏,久久行之飞太霞。​小暑(巨阙)第4胸椎 厥腧 膏肓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 蟋蟀居壁。一名蛬,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织也。《礼记注》曰: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鬬。 鹰始击。击,搏击也。应氏曰: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小暑:初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亦名促织,此时羽翼未成,故居壁。 三候,鹰始挚。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厥阴俞:主咳逆牙痛,心痛,胸满呕吐,留结烦闷。或曰:脏腑皆有俞在背,独心包络无俞,何也?曰:厥阴俞即心包络俞也。膏肓俞:    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两旁相去脊各三寸,四肋三间,正坐屈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端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毋令摇动取之。《铜人》灸百壮,多至五百壮。当觉气下砻砻然似水流之状,亦当有所下,若无停痰宿饮,则无所下也。如病人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取穴灸之。又当灸脐下气海、丹田、关元、中极,四穴中取一穴。又灸足三里,以引火气实下。    主无所不疗。羸瘦,虚损,传尸骨蒸,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发狂,健忘,痰病。    《左传》:成公十年,晋侯疾病,求医于秦,秦使医缓(秦医名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孙思邈曰:特人拙,不能得此穴,所以宿疴难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疾无不愈矣。    按此二穴,世皆以为起死回生之妙穴,殊不知病有浅深,而医有难易,浅者针灸,可保十全,深者亦未易为力。扁鹊云:病有六不治。经云:色脉不顺而莫针也。肓,膈也,心下为膏。又曰:凝者为脂,释者为膏。又曰:膏,连心脂膏也。人年二旬后,方可灸此二穴,仍灸三里二穴,引火气下行,以固其本。若未出幼而灸之,恐火气盛,上焦作热。每见医家不分老少,又多不针泻三里,以致虚火上炎,是不经口授而妄作也。岂能瘳其疾哉!患者灸此,必针三里或气海,更清心绝欲,参阅前后各经调摄,何患乎疾之不瘳也!大暑 身柱 第3胸椎 肺腧 魄户 华盖大暑,六月中。解见小暑。 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耀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 土润溽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 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大暑:初候,腐草为萤;离明之极,故幽类化为明类。 二候,土润溽暑;溽,音辱,湿也。三候,大雨行时。身柱:主腰脊痛,癫病狂走,瘛瘲,怒欲杀人。身热,妄言见鬼,小儿惊痫。《难经》云:治洪长伏三脉。风痫发狂,恶人与火,灸三椎,九椎。肺俞:主瘿气,黄疸,劳瘵,口舌干,劳热上气,腰脊强痛,寒热喘满,虚烦,传尸骨蒸,肺痿咳嗽,肉痛皮痒,呕吐,支满不嗜食,狂走,欲自杀,背偻,肺中风,偃卧,胸满短气,瞀闷汗出,百毒病,食后吐水,小儿龟背。仲景曰: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太阳肺俞、肝俞。魄户:主背膊痛,虚劳肺痿,三尸走疰,项强急不得回顾,喘息咳逆,呕吐烦满。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用之不已形不滞。在桂林古本伤寒论里面说,“奇经八脉不系于十二经,别有自行道路。其为病总于阴阳,其治法属十二经。假令督脉为病,脊背强,隐隐痛,脉当微浮而急,按之涩,治属太阳。”伤寒论太阳病之纲领,是风寒外邪循经内传。如至风池风府针之加桂枝汤。至肺腧而用麻黄或麻杏石甘一类。至心腧用桂枝甘草汤一类。至厥阴俞用栀子豉汤一系。至肝胆而用大小柴胡。至肾俞则以玄武治水。大肠小肠调胃承气分别治燥气至其俞。仲景曰: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太阳肺俞、肝俞。即与此意同。上面几个穴位主要对应的是心肺的阳火。是中丹田,赤城所在,又名紫宫,绛宫等,主气。这几个穴位火气最旺,也是人身六经传变,阳气由盛到衰的最后防线。立秋 第2胸椎 风门 附分 璇玑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螀,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立秋: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蝉小而青赤色者。风门(一名热府):主发背痈疽,身热,上气喘气,咳逆胸背痛,风劳呕吐,多嚏,鼻鼽出清涕,伤寒头项强,目瞑,胸中热,卧不安。附分: 主肘不仁,肩背拘急,风冷客于腠理,颈痛不得回顾。​处暑(陶道)第1胸椎 大杼 天突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处暑:初候,鹰乃祭鸟;鹰,杀鸟。不敢先尝,示报本也。 二候,天地始肃;清肃也,寨也。 三候,禾乃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 大杼:项后第一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陷中,正坐取之,督脉别络,手足太阳、少阳之会。《难经》曰:骨会大杼。疏曰:骨病治此。袁氏曰:肩能负重,以骨会大杼也。主膝痛不可屈伸,伤寒汗不出,腰脊痛,胸中郁郁,热甚不已,头风振寒,项强不可俯仰,痎疟,头旋,劳气咳嗽,身热目眩,腹痛,僵仆不能久立,烦满里急,身不安,筋挛癫疾,身蜷急大。东垣曰:『五脏气乱,在于头,取之天柱、大杼、不补不泻,以导气而已。​白露(大椎)第7颈椎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鸿鴈来。鸿大鴈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详见雨水节下。元鸟归。元鸟,解见前,此时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羣鸟养羞。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羣;羣,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羹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白露:初候,鸿雁来;自北而南也。 一曰:大曰鸿,小曰雁。二候,玄鸟归;燕去也。三候,群鸟养羞。羞,粮食也。养羞以备冬月。大椎:    主肺胀胁满,呕吐上气,五劳七伤,乏力,温疟痎疟,气注背膊拘急,颈项强不得回顾,风劳食气、骨热,前板齿燥。    仲景曰:太阳与少阳并病,颈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秋分(颈百劳) 第6颈椎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 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蛰虫坏户。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秋分:初候,雷始收声;雷于二月阳中发生,八月阴中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坯,音培。坯户,培益其穴中之户窍而将蛰也。 三候,水始涸。国语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间也。见者,旦见于东方也。辰角见九月本,天根见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余。​寒露(崇骨) 第5颈椎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鸿鴈来宾。鴈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寒露:初候,鸿雁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飞者化潜,阳变阴也。 三候,菊有黄花。诸花皆不言,而此独言之,以其华于阴而独盛于秋也。​霜降(下天柱)第4颈椎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周语》曰:驷见而陨霜。 豺祭兽。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 草木黄落。色黄而摇落也。蛰虫咸俯。咸,皆也;俯,垂头也。此时寒气肃凛,虫皆垂头而不食矣。霜降:初候,豺乃祭兽;孟秋鹰祭鸟,飞者形小而杀气方萌,季秋豺祭兽,走者形大而杀气乃盛也。二候, 草木黄落;阳气去也。 三候,蛰虫咸俯。俯,蛰伏也。​立冬(天柱)第3颈椎立冬,十月节。立字解见前。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 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 雉入大水为蜃。雉,野鸡;郑康成、《淮南子》、高诱俱注蜃为大蛤。《玉篇》亦曰:蜃,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蜃,蚌非蛤类乎?《礼记之注》曰蛟属,《埤雅》又以蚌、蜃各释,似非蛤类。然按《本草》车螯之条曰:车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气为楼台,又尝闻海旁蜃气成楼垣。《章龟经》曰:蜃大者为车轮岛屿,月闲吐气成楼,与蛟龙同也。则知此为蛤,明矣。况《尔雅翼》引周礼诸家,辩蜃为蛤甚明。《礼记之注》以谓雉,由于蛇化之说,故以雉子为蜃,《埤雅》既曰似蛇而大,腹下尽逆鳞,知之悉矣,然复疑之:一曰状似螭龙,有耳,有角,则亦闻而识之,不若《本草》、《章龟经》为是,即一物耳。大水,淮也,晋语曰:雉入于淮为蜃。​立冬:初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蜃,蚌属。​小雪(哑门) 第2颈椎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虹藏不见。《礼记注》曰:阴阳气交而为虹,此时阴阳极乎辨,故虹伏。虹非有质,而曰藏,亦言其气之下伏耳。 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天地变而各正其位,不交则不通,不通则闭塞,而时之所以为冬也。小雪初候,虹藏不见,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 闭塞而成冬。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 哑门(一名舌厌,一名舌横,一名喑门):主舌急不语,重舌,诸阳热气盛,衄血不止,寒热风哑,脊强反折,瘛瘲癫疾,头重风汗不出。​大雪(风府)第1颈椎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鹖鴠不鸣。《禽经》曰:鹖,毅鸟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鬬死方休,古人取为勇士,冠名可知矣,《汉书音义》亦然。《埤雅》云:黄黑色,故名为鹖。据此,本阳鸟,感六阴之极不鸣矣。若郭璞《方言》:似鸡,冬无毛,昼夜鸣,即寒号虫。陈澔与方氏亦曰求旦之鸟,皆非也。夜既鸣,何为不鸣耶?《丹铅余录》作鴈,亦恐不然。《淮南子》作鳱鴠,《诗》注作渴旦。虎始交。虎,猛兽。故《本草》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 荔挺出。荔,《本草》谓之蠡,实即马薤也。郑康成、蔡邕、高诱皆云马薤,况《说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与《本草》同。但陈澔注为香草,附和者即以为零陵香,殊不知零陵香自生于三月也。大雪:初候,鹖鴠不鸣。鹖鴠,音曷旦,夜鸣求旦之鸟,亦名寒号虫,乃阴类而求阳者,兹得一阳之生,故不鸣矣。 二候,虎始交;虎本阴类。感一阳而交也。三候,荔挺出。荔,一名马蔺,叶似蒲而小,根可为刷。风府(一名舌本):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    主中风,舌缓不语,振寒汗出,身重恶寒,头痛,项急不得回顾,偏风半身不遂,鼻衄,咽喉肿痛,伤寒狂走欲自杀,目妄视。头中百病,马黄黄疸。    疟论曰:邪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夜大会于风府,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晏。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故日作益晏也。    昔魏武帝患伤风项急,华佗治此穴得效。上面是一些中医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从西医的角度去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多摸脉,多细化,多参合,然后中医和西医的知识就会渐渐的能够相互解释,这样的话,​你摸的脉它就会比较精细,这样的话它会反过来倒逼你更精细的去研究针灸和药学。上面主要细化的是左手脉的摸法,右手不太容易细化,道理也很简单,人吃了饭之后胃会变得特别大。胃可以从占一小部分上腹,变得占一大部分上腹,所以从膈肌往下这一块儿,它就有一个比较大的误差,膈肌往上还好,对应的穴位都在上面的标题里面标明了。但整体上还是一个一一对应相互参合的过程。上面写的东西主要就是摸人躯干的气血运行状态。除此之外还有人四肢的气血运行状态比较重要,这个可以摸每个位置的穴位,也就是孙真人所说的“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一部分穴位下面是有动脉脉搏的,然后你去摸这些脉搏,它的流速状态、浮沉滑涩虚实一类就可以知道他对应的经络和对应的血管供血的状态。然后通过针灸去调节这个地方的气血流通状态,最后通过摸这个地方脉的方法来达到最终的治疗。主要就是摸《脉书》里面“出”这个位置的状态,来定扎针和诊疗的方向。

图片

​​文章最后录一个修仙小知识,是最近翻书突然发现的,是医书所录的东西,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了解一点,丹道的术语对于阅读一部分受道家影响比较重的明清医书来说还是挺重要的。要知任督二脉一功,先将四门外闭,两目内观。默想黍米之珠,权作黄庭之主。却乃徐徐咽气一口,缓缓纳入丹田。冲起命门,引督脉过尾闾,而上升泥丸;追动性元,引任脉降重楼,而下返气海。二脉上下,旋转如圆;前降后升,络绎不绝。心如止水,身似空壶,即将谷道轻提,鼻息渐闭。倘或气急,徐徐咽之;若仍神昏,勤加注想。意倦放参。久而行之,关窍自开,脉络流通,百病不作。广成子曰:丹灶河车休矻矻。此之谓也。督任原是通真路,丹经设作许多言,余今指出玄机理,但愿人人寿万年。——《针灸大成》之前遇见过一位修内丹的前辈,他当时给我讲了一些内丹的入门知识,推荐了几本入门的书籍,最近老有人问我有关内炼的东西,我自己在这方面没有成就,所以不敢乱说,我就将这位前辈推荐的书单分享给大家,可以作为入门了解:张义尚的《丹道薪传》胡孚琛《丹道法诀十二讲》王沐《内丹养生功法指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